产品知识
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产品知识
  •   

    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

    Click:653

    问题1    泌水离析

    流动性和粘聚性失去平衡泌水离析分层--堵泵

      骨料:砂率低、砂中细颗粒少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石子颗粒级配差或为单一粒级、针片状含量高

      水泥:颗粒级配不好、保水性差

      掺合料:掺合料的种类与比例

      水:过大导致拌合物粘性低,吸--放水的平衡

      外加剂:减水率、掺量、引气增粘缓凝组分

      配合比:浆体体积少、浆体与骨料的体积比低

    问题2    坍落度损失过快

      水泥:温度、石膏形态、不同矿物的含量(C3AC4AFC2SC3S的比例)、细度

      外加剂 :掺量、品种(吸附形态)、缓凝剂的含量

      骨料:含泥量、细度模数

      掺合料:温度、细度、特殊成分的含量(碳、硫酸盐)

      水灰比

      环境温度

      不同品种减水剂的混掺

      混凝土所处的状态:静态/动态/压力状态下

    问题3     异常凝结

      急凝

            水泥过热、水泥中石膏严重不足、外加剂与水泥严重不适应,水温过高同时投料顺序不正确,热水与水泥直接接触

      凝结时间过长

            外加剂(掺量、缓凝剂使用量)、掺合料(品种与掺量)、外加剂与水泥和掺合料的适应性、水灰比、环境温度

      局部凝结时间过长

            后加外加剂过多或搅拌不均匀(退货处理)

            现场加水振捣使局部浆体集中,水灰比变大且外加剂相对过量

            粉状外加剂结块,混凝土局部外加剂严重过量

            液体外加剂的沉淀物中不易溶解的缓凝组分多

      表面硬壳

       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已经硬化,但内部仍然是未凝结状态。表层混凝土的强度约降30%,再浇水养护也无济于事

        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过快,混凝土失水干燥,并 非真正硬化

        气候因素:天气炎热,气候干燥

        外加剂:含有糖类及其类似缓凝组分时容易形成硬壳

        掺和料:种类---使用矿粉时比使用粉煤灰更为明显

    问题4    早期裂缝

    裂缝的分类(按发生时间和原因来分)

          硬化前的裂缝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位移引起的裂缝(模板位移、地基沉降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塑性阶段的裂缝(塑性收缩、沉缩、自缩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早期受冻引起的裂缝

    硬化后的裂缝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体积变化引起的裂缝(干缩、热变形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荷载引起的裂缝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(碱骨料反应、延迟形成钙矾石、钢筋锈蚀、冻融循环)

    4-1塑性收缩裂缝

    特征:多发生在板一类的暴露面积大的混凝土,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已产生,一般在浇注后几小时产生,裂缝长度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多,间距大多为几十厘米且分布不规则,开始深度一般为几厘米的表面裂缝;有约束的混凝土(如楼板)硬化后有可能继续发展。


    塑性收缩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

    原因

     因大风、太阳照射等原因,在混凝土凝结前,表面过早(大量)失水。

    预防措施

     采取挡风和遮阳措施

     及时喷雾养护或喷养护剂或覆盖养护

     尽量夜间施工,避免阳光直射

     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

     调整混凝土配合比,适当增加混凝土的泌水,

     二次抹面

     在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

    4-2 塑性沉缩裂缝

     特征:在混凝土凝结前发生在钢筋位置(钢筋顶或边上)或钢筋底部或梁板交接处的裂缝。


    塑性沉缩裂缝的原因和预防

     原因:

           新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、离析泌水较重、振捣不充分、模板渗漏或松动,在早期沉降时,受到钢筋的阻碍

     预防措施:

           控制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,坍落度适宜、减小泌水。

           充分润湿模板和底板。

           合理振捣、避免过振、漏振

    4-3 温度裂缝



     

     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

     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

           温度裂缝控制措施

     材料的选择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

     采用骨料预冷、分块施工等施工措施

     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,减小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

     增设必要的构造钢筋

     预埋冷却水管,通过冷却水的循环降温



    4-4 混凝土早期自缩开裂

      特征:

            低水胶比的高强度混凝土,在混凝土凝结后产生,分布的规律性不强,且为贯通性的裂缝。

      原因:

            水泥水化引起的自干燥

            混凝土早期自缩开裂的控制措施

      针对工程结构特点,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组成材料和配合比,扬长避短。

      加强早期养护

      混凝土外加剂:膨胀剂、减水剂PC

      矿物掺合料:矿渣微粉、粉煤灰

            混凝土早期开裂原因的分析和处理

    原因分析:

      裂缝形态

      开裂时间

      混凝土材料组成和特性

      混凝土施工和养护情况

      早期受荷情况等

    裂缝处理:

      对承载力的影响

      对正常使用的影响

      对耐久性的影响

            通常,采用环氧树脂灌缝处理

    问题5  混凝土的表面缺陷

      表面地图状裂纹

      表面剥离(Surface peeling)

      砂浆起皮(Mortar flake)

      起粉(Dusting)

      剥离(Pop-outs)

      起泡(Blistering

      起鳞剥落(Scaling

    5-1 表面地图状裂纹


    表面地图状裂纹的原因:

              表面层的收缩比底层大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通常,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生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采用过大流动性的混凝土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混凝土表面收光过早(如:混凝土仍在泌水时)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表面收光过度(细颗粒太多)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为消除泌水,在表面撒了干燥剂(如水泥)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早期养护不当(如终饰后几小时才养护或养护不够出现了干湿交替)

    减少和防止表面地图状裂纹的措施

      1、使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

             2、采用泌水较低的混凝土

             3、等泌水消失后(也可吸去泌水,不能用撒干水泥的办法吸收泌水)再进行收光终饰。

             4、避免表面过分收光

             5、收光终饰后及时养护 ,保证表面连续潮湿养护3~7天,避免干湿交替。

    5-2 表面剥离

        现象:在正常使用中出现表面薄层剥离。

           原因:与早期终饰收光有关,终饰收光过早,且过度收光。


            减少和防止表面剥离的措施

      采用坍落度较低的混凝土进行施工。

      严禁在施工现场向混凝土中加水。

      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过振。

      混凝土浇筑后,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收光,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收光,严禁表面收光过早,严禁过度收光。

    5-3 起粉

      现象:表面混凝土起灰

      原因:

        临沂混凝土收光过早,混凝土泌水过多,导致表层混凝土水灰过大。

        混凝土水灰比过大

        表面振捣不密实。

        掺有掺合料的混凝土过振

        表面养护不当。

    5-4 剥离

      现象:小块混凝土从表面剥离.

      原因:

    冰冻引起吸水的骨料膨胀